
上官云飞游记二之——南阳武侯祠
- 上官云飞
- 2024-07-11 12:06:44
三顾茅庐诸葛出山分天下,沧桑武侯匾似横刀联如剑
文/上官云飞
汉末,冬。
北风卷着大雪,横扫过中原大地。
一座茅屋在冷风中挣扎着,积雪似乎快要将屋顶压塌,但它仍像雕像般骄傲的屹立着,仿佛在嘲笑着风雪的无力。
万物俱静,凄迷的风雪中,忽然传来了轻轻的马蹄声和铃声,到了茅屋门前,方看清是三人三骑。
当中一人,身长七尺五寸,垂手下膝,顾自见其耳,面如冠玉,唇若涂脂,性宽和,寡言语,喜怒不形于色;素有大志,专好结交天下豪杰,此人正是汉宗室豫州牧字玄德的刘备。
左手一人,身高九尺,丹凤眼、卧蚕眉、重枣脸,五缕长须飘逸,头戴英雄巾,身穿绿袍绿甲,骑胭脂红的赤兔马,手持一把青龙堰月刀 ,英气逼人,霸气十足,正是字云长的关羽。
右手一人,是位身长八尺,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,声若巨雷,势如奔马的彪形大汉,手执丈八蛇矛,正是字益德的张飞。
关云长一捋长须,轻声道:“大哥,我们这已经是第三次来了,上次你还给留了书信,也不见他回复,想他这偏僻之地的一介百姓,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,未必有真此才实学,你这样礼贤下士,可能是又要白跑了。”
张飞抖了抖手中的长矛大声道:“二哥说的是,按我的意思,你们都不用来,我让手下把他捆来就是了,咱们也好在家喝几盅。”
刘备脸色一沉:“三弟,休得无礼,诸葛先生世外高人,我辈想成大事,当尊重每一个有本事之士。先生还在休息,我们就在门外风雪中等候吧。”
三个时辰后,刘、关、张身上落满了冰雪,仿佛三尊雪人,在茅屋外站岗。
茅屋中,炭火炉正旺,一人在卧榻上伸了个懒腰,曼吟道:“大梦谁先觉,平生我自知”,一边披衣起床,一边吩咐书童:“茗烟,吾梦中忽心血来潮,掐指一算,应有贵人来访,你去门外看看,可否有人。”小书童嘟嘟囔囔的说:“如此大风大雪,怎么会有人出来。”开门一看,却看见三个雪人在门外恭立。
那人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,丰神飘洒,器宇轩昂,飘飘然有神仙之概,正是字孔明,号卧龙的诸葛亮。赶忙出得门来,躬身施礼道:“丞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何德何能让先生在门外等候多时,失礼失礼。”
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,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,问以统一天下大计,他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,提出了首先夺取荆、益作为根据地,对内改革政治,对外联合孙权,南抚夷越,西和诸戎,等待时机,两路出兵北伐,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,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《隆中对》。
吾自幼学习较差,然偏喜好附庸风雅,旅游每到一地,大好风景惊鸿一瞥,就喜欢各地亭台楼阁上的牌匾和对联,抄录和用镜头记录下来。 我们的先人是很懂得建筑艺术的,用匾联对建筑画龙点睛,创造出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,而且蔚为大观。匾联将我国古代的经伦义理、三纲五常、经史文字在建筑上体现, 既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,又体现出华夏之邦的文明。但凡有一点规模的建筑物,都有匾联,抬眼望处,诗章佳句,书法佳作,令建筑陡生几多风采。
武侯祠依卧龙岗而建,坐西向东偏南,占地200余亩,存殿堂房舍267间,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风格,其木构建筑多为明、清重建或增建,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,皆因《出师表》一句“丞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”奠定了南阳武候祠的地位。
南阳武候祠是可以凭记者证免票的,这点不错。毕竟免了一张票,记者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一个版,这个账谁都可以算出来。
武侯祠集祠、馆、园三位一体,人文丰富,景点众多,略写几处,以为存记。入口处有石坊,上题“千古人龙”四个大字。“三顾”坊北有湖叫卧龙潭,分上下两潭,碧波荡漾,岸柳依依。湖旁一大石如玉,上红漆草书“臣本布衣,躬耕南阳”,录自《出师表》,岳飞书。正中券门额题“武侯祠” 三字,为郭沫若手书。
在“三代遗才”坊前,吾留影纪念。随后在祭祀诸葛亮的主要殿堂----大拜殿三跪九叩了诸葛先生。
大拜殿北廊有大名鼎鼎的岳飞手书“还我山河”碑和前后《出师表》碑,为南阳武侯祠镇馆之宝。在此悲壮之情不可抑制,“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”,诸葛亮和岳飞,都是忠心耿耿的为国家出力,然天不遂人愿,一腔热血,只能是泪满襟。我辈当学习其精神,忠心为国。
大拜殿外三间卷棚内檐下柱上,历代名人骚客题写的匾额、楹联高悬低挂,琳琅满目,在别处古建极少见到的场景。这些匾联字字珠玑,笔笔传神,如“抱膝长吟”、“吾师”、“帝臣王佐”、“功盖三分”、“隐居求志”、“伊吕遗风”、“名垂宇宙”、“莘野高风”、“功盖寰宇”、“勋侔伊吕”、“勋同伊吕”、“雷雨经纶”、“第一良才”、“舜业尹功”、“隐居求志”等众多匾额,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的生平功德。楹联之多,足可看出后人对武侯的敬重仰慕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啊。
第二进院落,翠柏簇拥着院中一座八角攒尖式建筑,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草庐。草庐两侧有野云庵、半月台、躬耕亭、古柏亭附属建筑按顺时针方向绕庐而建,众星拱月。在此和同事共同主演了一出三顾茅庐的情景剧。
从诸葛草庐过小虹桥,院落最后是宁远楼,又名清风楼,位于中轴线的末端,为整个祠庙的最高建筑,传为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书斋旧址,楼名由“宁静致远”而来。
武侯祠北路是三顾祠,进垂花门,可见拴马亭,前殿是“关张殿”。
武侯祠另一大景观就是排列有序的400余块碑碣石刻,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。其中岳飞手书前、后《出师表》碑,被称为“三绝”碑。《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》碑跋语道:“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,过南阳,谒武侯祠,遇雨,遂宿于祠内。更深秉烛,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、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,不觉泪下如雨。
是夜,竟不成眠,坐以待旦。道士献茶毕,出纸索字,挥涕走笔,不计工拙,稍舒胸中抑郁耳。岳飞并识。”何谓“三绝”?
一为文章绝,出师表为千载名篇,无需言表;
二为书法绝,岳飞的书法一气呵成,酣畅淋漓,综观如电掣雷奔,龙飞蛇腾,细视则铁画银勾,顿挫抑扬,字体笔画,或大或小,或重或轻,或粗或细,或疾或迟,或驻或引,随态运奇,无不适意,驰骋疆场之英气、精忠报国之胆识流于笔端(导游讲,这是各地武侯祠岳飞手书最原始的真迹,别处均为拓本);
三为刻工绝,宛如手书。三者结合,相得益彰。我曾见过许多所谓“三绝”碑,但如这般极重量级贤相撰文、名将手书,而留下的千古璧合,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多年来有俗语:南阳有三宝,玉雕、烙画、“出师表”,即指此事。
上官云飞游记二之——南阳武侯祠由陕西资讯上官云飞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陕西资讯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上官云飞游记二之——南阳武侯祠”
